第44章(2 / 2)

皇奶奶曾说她在朝堂上尚有布置,但那时她不会想到皇兄会将皇位传给我,因此并未告诉我她的眼线究竟是谁,我想她定然也未曾告知那人对我应采取何种态度。

历来皇位更替时都是臣子们最紧张最保守的时刻,一不小心就是杀身之祸,因此这个人暂时应该不会主动站出来,必须由我自己去辨识,争取他以及他所代表的势力相助。

他既然是皇奶奶的亲信,那么至少会比别的大臣要更忠诚些。而此时此刻,我急需这样一个势力集团的支持。池州还在等着我的大军,边城百姓还在等着能击败东阾的将领,我急需争取一股强大的势力听从、并且推行我的决策。

这几日下来,我已将此人锁定在朝中几名大员身上,许相便是其中之一。

我故意将解下的匕首往桌上一抛,匕首在桌上划出一道尖锐的刮擦声后,继续往前飞出桌面跌落在许相面前。我朝前微倾身体,装作是自己不慎失手摔落匕首,实际上却是在仔细观察他见到匕首后的反应,哪怕一点细微末节都不放过。

在见到匕首的一刹那,他眼中果然闪过诧异的神色。这神色一闪即逝,令人很难捕捉,但那之后他刻意低头掩饰的动作却清清楚楚落在我眼里。

这匕首是皇奶奶随身携带之物,不是亲信内臣不可能认得。

我暗暗松了一口气,如果皇奶奶布置在朝中的亲信果真是许相,那么极好,因为捉拿明轩那日,许相表现出了对骆家有意维护的意思。我想要他对大周的忠诚,但不想要他听从皇奶奶有关“杀明轩,铲除骆家”的意愿。

大周已到了覆灭的边缘,若想改变历史,我必须不同于以往的执位者。这意味着我必须有违背皇奶奶遗旨的勇气,重新启用骆家,与东阾背水一战,不成功便成仁。至于家宝,我始终想给他留一块干净单纯的地方,除非万不得已,我不愿家宝卷入有可能令他痛苦一生的朝政中来。

在未弄清楚对方意图的情况下,先发质人并不是好的策略。我故作随意地问道:“许相此来,有何禀奏?”

他似乎略有警觉,但却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稍稍踟蹰后,神色比先前更为谦恭,又磕了一个头,问道:“自池州告急已有三日,朝中争议不断,却始终议不出可以出征击退东阾的将领,想来是镇国将军之勇无人可比之缘故。将军受审已有三日,不知公主是否已有定论?”

我望定他,道:“已有些眉目,但尚无定论。若镇国将军谋划兵变为实,许相认为本公主该如何处置?”

这是一个很冒险的问题,此刻若许相稍有怯懦,那么一定会顺藤直下,一句“一切由公主定夺”便可将做决策的责任完全推到我身上,我得不到我想要的那种支持,他也不会是我想找的那个人。

我仔细审视他脸上反应,而他也正在看着我,眼里也是与我一般的探究神色。

片刻后,他面部肌肉逐渐变得僵硬,竟将头上官帽摘下,一磕到地不再起来。

“臣死罪!臣受朝廷俸禄,眼看大周如今内忧外患,有些话不敢不言!”

这下完全出乎我意料,立即道:“但说无妨。”

“古来成大事者,无不胸襟开阔。骆家三代忠良,骆家众多男儿为大周粉身碎而丝毫不怨,骆家所受冤屈举朝皆知,骆将军若果真谋划兵变,也是为先皇所逼,实乃无奈之举。想我□□皇帝在位时,敌将尚可招降为我大周所用,此刻大周生死存亡之时,因何不能重用骆将军。望公主三思!”

我心潮起伏,离座走到他面前,看着他颈后因激动而微微颤抖的花白头发,心想他果然算是国之栋梁,并未因忠于皇族而失去了自己的原则,他已将生死置之度外。如果此时皇奶奶在天之灵看到他的表现,必定哭笑不得,她看对了他,也看错了他。

“许相可知,举荐叛将,与叛将同罪。”

他忽然直起身抬起头,器宇凌然,眼中隐有湿气:“臣既来此,已将生死看开。若大周覆灭,要臣等何用?若是先皇在,臣必不会说这番话,说了也是无用。但闻公主一向体恤百姓,若公主能将私怨抛之脑后,则大周有救矣。”

我步步紧逼,追问道:“那么许相难道忘了太皇太后的嘱托?骆家已有反意,骆明轩必杀之?”

他忽地愣住,看住我的眼神惊疑不定。此时我已有十足把握他就是皇奶奶留在朝中的安排,却仍想试他一试:“许相莫非是建议本公主,将太皇太后的嘱托抛之于脑后,而将大周命运交付给一个有谋反嫌疑的将领?”

他眼里涌起无尽悲凉,苍然道:“先皇在世时,罪臣曾多次提醒先皇朝中甚少悍将之隐患,无奈先皇误听谗言,而太皇太后疑心太重,阿谀奉承者官运亨通,奋勇杀敌者只得一个马革裹尸的下场。

“臣受太皇太后信任,唯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只遗旨中这一条,臣万万不敢受。杀了骆明轩,朝中已无可统领三军击退东阾之将领,亦会引发军心动荡,军中多年的积怨一旦爆发,大周不战自败。公主若能尽抛前嫌,听臣只字片语,臣愿自请死罪,以祭大周亡灵。”

他说的是实情,前世明轩倒戈后没多久,边境上一连数座城池的守将也随之倒戈。之后凡有他亲率军队攻打的城池,往往兵不血刃便举旗投降,归于他帐下。

话说到此般境地,已经不必再试。我回到桌前,叹了口气道:“你不必忧心,你之所想正是本公主所想。但你怎知骆将军定能为我所用?他若一意孤行,大周又该如何?”

“将军善谋略,若果真一意谋反,怎会让公主轻易得手,又怎会束手就擒安身于牢中?

“不瞒公主说,将军被囚后曾遣心腹找过罪臣,与罪臣商议击退东阾的计划。臣本怯懦,但将军之心光可鉴人,既然将军都能甘愿被囚以示忠心,臣区区一条贱命又何足挂齿。”

的确,我得手得太顺利,据李超说,他去查封将军府时未遭到半点反抗,有个自称二丫的丫头竟主动将家宝交到李超手上,嘱咐李超务必将家宝亲手交给我。

和明轩在池州的几日以及之后一月的相处,让我逐渐相信明轩体内流动的依然是骆家忠诚的热血,抛开个人情感和家族恩怨,说服他继续为大周百姓而战并非不可能。如今听许相这样一讲,明轩在朝会时束手就擒根本就是他的策略,展示他的忠心以及留在大周的决心,然后暗中派心腹联络许相,说服许相向我举荐他为出征池州的大将军。

我一怕桌案,道:“好!许相所言本公主钦佩。只是此事万难,定会为国舅等一班反对骆家的文臣极力阻挠,许相有何良策。”

智者一点即通,而他做到此位,圆滑之余确有担当,当下已领会我的意思,毫不犹豫地道:“臣愿即刻在公主面前拟奏一本,举荐镇国将军骆明轩帅精兵十万,南下击退东阾,戴罪立功。回去后臣自会说服几位朝中要员,联名举荐,公主自可放心。”

这便等同于白纸黑字立下字据支持我的决策了。我将他自地上拾起交予我手的匕首插回腰间,微微一笑,道:“准。”

如今在明轩出战池州的问题上我已争取到许相的全力支持,如果能利用李超这几日来为我搜集的证据制约住宁国舅,使其为我所用,那么下一步的权力争斗对我来说便会轻松许多。

许相前脚刚走,便有太监来报,宁国舅求见。

我略想了想,对大太监道:“就说本公主正与李超商议国库亏空一案,未得空闲。他若筹齐了军饷物资我便见他,若没有就不必见了。”

宁国舅这几日反复推托催缴军饷之责,令我十分恼火。我如今还无法将宁氏一族的势力连根挖起,但宁国舅此人胆小奸猾,想个办法敲山震虎总是可以的。

在正式提拔李超之前,我已安排他暗中调查宁氏一族,果然劣迹斑斑,仅参与挪用国库税银的名单就有一长列。在这串名单里,我居然看到了宁胜的名字。

宁胜便是我在池州时,皇兄差遣来传旨召明轩回襄城的御史。回襄阳后宁胜便升了职,统领襄城外驻扎的十万精兵。

我当即点了包括宁胜在内的几个宁姓名字,命李超即刻缉拿查办。今日早朝时,我故意拖住宁国舅和另外几名宁姓大员,而李超则领着我的密旨,率御林军赶赴襄城郊外,释了宁胜的兵权,将其押回天字大牢。这样一来,原本由宁氏一族掌握的大周最精锐的军队,又回到了轩辕皇族的掌握中。

宁国舅此来必定和宁胜有关,他既然主动来了,就说明他已在害怕。我故意将他晾在一边,吓他一吓,他应该会听话一阵子。此人是真正的色厉内荏,把自己的命看得最为重要。皇兄在宁氏封地上大开杀戒时,他竟杀了自己的妹夫,用族人的血和自己妹妹的身体换取自己的苟活。

我已经可以想象,宁国舅听完大太监传话后脸色是如何苍白,转身回府时步伐是如何虚弱而沉重。我满意地将许相当着我的面写好的奏折揣入怀中,站起身走回书房。

至书房门口时,房门依然紧闭。我故意停下,轻咳了两声,里边立刻传来似乎是砚台、水洗打翻在地的声音。我无奈地笑了笑,里边那两人都是练武出身,性格难免豪放,不想竟性急如此。可怜了我那方五百年易水古砚,不知又要花多少时间才能再觅到一方相似的。

我并未入内,以免尴尬,只在门外说了句:“备辇,去见一见镇国将军。”

作者有话要说:

☆、终结篇 - 只影向谁去(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