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章 关于太上的传说(1 / 2)

九阴剑仙 灰头小宝 1737 字 8天前

“师叔教训的是,弟子受教。”江云这才乖乖的点头,心态放平稳了写。

自打对倌思情这家伙的抵触心态少了一些后,很奇怪,江云再次抄经的时候,就不那么艰难了。虽然还是郁闷,却真的比之前好多了,进度要快些。

尽管对于一万遍的总量来说几乎等于不进展,不过总是好了一些。

注视江云一下,感应到这小子态度端正了些,倌思情的容色又缓了一分,虽然没有减轻对江云的处罚,但是不太盯着江云了,又拿起了手边的古卷阅读。

她看的并非是蜀山的典籍,也不是什么神秘功法,同样是一卷《道德礼仪真经》,正是出自昆仑境的信仰:太上道君之手。

见作为巨头之一的倌思情,都那么认真对待,江云的态度再次端正了些,也就不小看抄经了。

根据九境天下一直存在的传说,太古时代有一奇人,于世俗中一介白身,以“道德礼仪”为论,创道立说,其后以零修为之身,获神物“天青牛”之垂青,然后,天青牛驮着这个零修为的凡人,走了一条充满艰险之天路,成功避过所有修者应该面对的天劫地劫,出函谷神域而飞升。

以零修为,避开天地大小劫飞升,借此直接获得跳出轮回之外的“仙体”,此举则被称为“瞒天过海”,而他所走的路,也就被称为了“道”。

此等匪夷所思的事存在于太古,无法考证是否真实,但所谓空穴不来风,既有传说,应该有其背后之深意。由此,则反证的《道德礼仪真经》的特别之处。

其实对于江云来说,更倾向于相信这个太古传说,毕竟,蜀山祖师爷唐玄机之经历,也和太上道君有相似之处。

玄机爷虽然不是零修为,但也是以低修为之身静坐蜀山二十年,观其天地之像,而后领悟某种法则之力,成就真武秘技,进而开宗立派。

由此进一步证明了一种要点:修为可以通过修炼慢慢积累,但隐藏在天地之间的法则之力,积累不出来,必须依靠悟,那是一种心路的修炼。

比如不论是从真武拳演化出来的真武八星构架,玄武构架,还是从真武决中演化出来的“化腐朽为神奇”构架,这些有个特点是,练不出来,必须依靠悟。有个共同点是:这些神通都不是来自江云的本体力量,而是看破某些法则之力后,从天地借来的力量。

也即是说,要从乾坤借法,必须看懂天地乾坤的某些结构,能够和它们沟通,否则它们为毛借给你而不借给别人?

神通神通,能解释清楚的就不叫神通,意思是看破了某些玄机,可以和神沟通,此后借来神之力量,就叫神通。而本体的力量是自己的,不用通过谁,所以不叫神通。

脑袋里有些似是而非的混乱思维,江云虽然暂时不知道道德经的神奇之处,但是也多少愿意怀着一些虔诚的心态,来看待这些该死的经文了。

于是抄写第一百五十遍的过程中,江云多少有了一些心得,从这些字里行间,又似藏头诗,又似某种领悟,江云总结出了一句: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

把自己领悟的东西,回念了两遍,江云面色一变,心中大骇:果然,道德真经非同小可。那一奇人于世俗中,白身创道立说,获天青牛效忠,是有些玄机在其中的。

仅仅只是这句损有余而补不足,就是一种天地的隐藏法则,而实际上,正是当初江云的种植法则。

损有余而补不足,意思是:某种东西多了,就把它砍了,把砍了的这部分,给缺少这些东西的人或者事。这就是天之道。其实也就是双-修。

当时的江云就认为,天地就是一个互补的过程,万物都可以双-修。田和药材就是双-修,鱼和水,就是双-修。

既然是双-修,就不能一味索取,当田的灵气过多的时候,不能藏,必须给药材。药材生长过快、吸收养分过度的时候也不能放,必须遏制,回馈给灵田。

包括很简单的普通凡体上,都是这样体现的,你睡一晚,力量充足,精神饱满之后,不能藏,不能不动。不动不是节省力量,而叫懒惰,一天天的不动,只会肌肉退化,力量越来越弱。相反,大动多动,会耗尽力量,但是再睡觉醒来的时候,力量更强。那就是回馈。

凡人挥洒力量,耗尽力量,汗水留在天地之间的时候,就是给予,滋养天地。呼吸,睡觉,就是索取,天地的回馈。

从经济观点来说,大家赚到钱都不去用,不去消费,拿了存起来,藏起来,这真不是积累财富,倘若长此以往,就和肌肉退化一样,经济社会就崩溃了。大家都用,尽情的用,就能刺激再生产,产生更多的工作机会,让更多的人赚钱,赚了钱再去用,那就是滚雪球,经济社会越来越庞大。

想到此,江云挠头不止,也不知道这些是神马?为毛会从脑袋中冒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