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婆子把人松开,她一下子跌在地上。也不知是真疼还是假疼,就见她捂着肚子哀声唤着。
“别叫了。”芳年厉喝,一指那缩着头的宫女,“你来说,她都和你说了些什么,一个字都别漏。”
宫女软着脚跪在地上,“禀皇后娘娘…玉太妃说…说娘娘您…与他人有染,腹中皇子不是…陛下的。”
她说完,眼一闭,怕得要死。
芳年冷冷一笑,讥讽地看着成玉乔,“玉太妃好心思,倒打一耙的事情做得顺手。原来本宫还念你腹中孩子无辜,想留她一命。没想到你迫不及待,居然算计到本宫的头上,简直是自寻死路。”
成玉乔猛地抬头,对上芳年嘲笑的眼神,心里一惊。
“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玉太妃莫不是觉得自己做得隐蔽,别人就发现不了。可你别忘了,天下是陛下的,后宫是本宫的。你但凡是做过什么,就别想逃过我们的眼睛。你说吧,本宫知道,以你的脑子,想不出这样的计策,是谁让你诬陷本宫的?”
成玉乔心中有鬼,哪能听不出她话里的意思,忙就着她的话,把事情都赖在淑太妃的身上。
“皇后娘娘…臣妾是鬼迷心窃,求娘娘开恩。都是淑太妃,是她怂恿臣妾的。”
其实,一看到马婆子把人带来,芳年就知道是淑太妃搞得鬼。“把人带下去,暂时关押。这位宫女,你是哪个太妃身边侍候的?”
“回皇后娘娘…奴婢是侍候叶太嫔的。”
“你回去吧,切记管好自己的嘴。”
“谢皇后娘娘开恩。”
成玉乔不服气,为什么宫女都放了,自己却要被关起来。“皇后娘娘,臣妾都是受人指使,求您也放了臣妾吧。”
芳年差点要笑出声,“玉太妃莫非没有听懂人话,你腹中的孩子是怎么回事,你心里一清二楚。你说,混淆皇室血脉,能轻易饶恕吗?”
“谁说孩子不是太上皇的,皇后娘娘可有什么证据?”成玉乔心虚,但她亦同时侍候太上皇,孩子极有可能也是太上皇的。
芳年起身,扶着三喜的手,慢慢地走上前,俯身低语。
“因为,太上皇根本不可能再有子嗣。”
成玉乔瞳孔放大,不可置信地看着她。
是了,陛下怎么可能还会让太上皇有孩子,只怕是早就动了手脚。
芳年直起身,睥睨着她,“带下去吧。”
这下,成玉乔不敢再喊叫,不停地磕头,“求皇后娘娘开恩,臣妾以后再也不敢了。”
芳年看着她狼狈的样子,想着她从前的风光,长长地叹一口气。
“先带下去吧。”
万嬷嬷一使眼色,宫女们就把成玉乔拉下去。
芳年垂着眸,心道自己果然还是太过仁慈。她有心放过别人,谁曾想着别人却步步紧逼,想置她于死地。
看样子,她是该与淑太妃摊牌了。她直接去了西宫,慢慢地走近佛堂,檀香味儿越来越浓。
佛口蛇心,口中有佛,心如蛇蝎。
淑太妃不知道成玉乔已被抓,还在想着不知事情进展如何。若不是身边没有可用之人,这样的事情她根本不会托付给成玉乔那个蠢货。
她嘴里念念有辞,若是细听,就会发现根本不是佛经,而是诅咒。
身后传来脚步声,她一惊。回过头去,看到了自己根本不想看到的人。心一沉,慢慢地闭上眼睛,口中念着什么,再睁开。
“不知皇后娘娘驾临,臣妾失礼了。”
“淑太妃在等谁?让本宫猜猜,你不会以为是玉太妃吧。”
太妃温和的目光变了,变得阴沉,“本宫太小瞧你了。”
芳年微微一笑,“淑太妃不是小瞧了本宫,而是太过高看自己。”
第118章 处死
淑太妃意味深长地看着她, 眉眼沉下来, 像是换了一副面孔,原本温婉的脸变得有三分刻薄。相由心生, 许是她之前装得太久,一露出真性情,让人觉得非常陌生。
“说吧,你现在想怎么处置本宫?你就不怕陛下知道, 对你心生不满。你也许不知道,陛下与本宫早年相识, 情份非同一般。”
她的目光微带挑衅, 神色倨傲且自得, 像是捏住别人的命门一般,只等着别人低声求饶。
芳年眼角抬起, 脸上的笑意加深, “方才本宫就说过,淑太妃太高看自己了。你与陛下早年相识不假, 但男女本就有大防, 你们何来的情份。若真是有情, 以陛下的性子, 怎么会由着你入深宫?而且你低估了本宫与陛下的夫妻之情, 莫说是处置你,便是本宫现在处死你, 陛下亦不会责怪本宫半句。”
“你胡说!”淑太妃的声音尖锐起来, “你不择手断, 没脸没皮的嫁进王府,怎么还能得到他的宠爱?本宫与他相识时,他不过是个不得势的王爷。为了他,本宫愿意进宫;为了他,本宫千方百计接近阉贼;甚至为了他,本宫不惜护着你。本宫为他做过那么多,试问你曾替他做过什么?无恩何以得宠,你怎么配拥有他的恩宠?”
“配与不配,不是淑太妃说了算。朕从来都不知道,淑太妃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朕,倒真没想到你会有如此多的念头。”
清冷的声音从外面传来,屋内的人皆是一震。
来人一身龙袍,面目冷峻,他的身后,跟着李长海。李长海手中捧着一个托盘,托盘中摆着毒酒白绫。
他站在芳年的身边,面无表情地看着淑太妃,“朕从来都不知道,自己与你情份不一般。若不是今天亲耳听到,朕还不知道淑太妃心里有这么多的怨恨。”
“陛下…当年的事情,您都忘了吗?”淑太妃换了脸色,重新恢复成温婉的模样。哀声问着,令人动容。
“朕不记得什么时候是值得朕记住的,不如淑太妃说来听听。”
淑太妃的身体摇摇欲坠,泪珠成串地往下落,似是不相信他如此的冷漠。
“陛下,您曾说过我知书达礼,将来必为贤内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