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1 / 2)

平淡的水乡生活 卡尔斯 4278 字 21小时前

抹了嘴,孙母这会儿还有些精神不足,本来赶路就已经非常的耗神了,一路上有时候根本夜里睡不成,回来后更是干了一仗,就算铁打的汉子也有些吃不消。得好好休养几天,倒腾倒腾精气神,才算是恢复过来。

收拾了碗筷,见娘坐着出神,孙惠走过去,轻声道:“娘不若还去屋子里躺躺,反正这会子也没事儿。”

女儿的出声让孙母回过神来,她不准备再躺了,睡了这么久也够了:“不了,越是睡,反而越是感觉困,就这儿坐坐吧。”看着女儿道:“没事的话咱们娘俩聊聊,省的我干坐着眼皮打架。”

搬了个板凳坐娘旁边,孙惠这会儿也没事,便陪娘聊天,正好她对娘一路上的事比较的好奇,想听听。

目的地是庆嘉郡,那是偏北面的郡,屋子和这边不同,风俗也不同。繁华程度据说也不比这边。他们一路四五十人,担了近百车的货物,以茶叶、棉布为主,夹杂着些小种货物,这么些东西,到了庆嘉郡不到三日就售罄了。

赚取的钱财,可不止三成利润,孙母收了钱本以为会就地返还的,不过显然不是就此结束。这一来一回可不容易,哪里能容的下回程空当当的走。

所以在启程的前一天,他们往庆嘉郡下面的县镇去了,或是各色干货、特有的制品,而孙母却跟着吴家,在他们的相看下,买了几头牲畜。

北面的州郡,养殖驴马的较多,比江南一带来说,价格上差距很多,而且相对来说品相还要更好些,这么一来运回来倒又能赚上一笔。

孙惠听了比较的神往,她并不是土生土长的灵魂,保持着上辈子记忆的她,总的来说比较的坐不住,尤其是没有打发时间的东西,所以她老是想着能够出去转转才好,不然,待一处太无聊了点。

正说话间,孙尹跑了进来,他也是中午的时候才被叫醒的,吴母怕他饿坏了,所以也不管他睡的香甜,让吴之给他叫醒了。

本来孙尹想直接回来,午饭在家里吃的,不过吴母没答应,硬是留了吃了午饭,才放了他。

虽然听吴叔母说了,家里一切都好,被罚的只是那些地痞,但是不亲眼看见,总是会不放心。

直到看见安然坐在堂屋聊天的娘和姐姐,孙尹才松了口气。

“可是在吴叔叔家用过饭了?”见了弟弟,孙惠走过去拉了他坐下,问道。

孙尹点头,答道:“本来是准备回来用的,不过吴叔母不答应,连连道:你这孩子这么外道干什么,都这时候了还不留这儿吃饭?听话,都煮了你那份了,快,在这儿吃着吧。不好再拒绝,我就在那吃了。”

“这一路可苦?有没有念着家里。”孙惠话题一转,问到了弟弟这一路上。

“不苦,还很有趣呢!姐姐我告诉你啊……”提起这一路上的见闻,孙尹就开了话匣子,只要是他认为有趣的,或是没见过的物事,巴拉巴拉说了一通。他口才不错,讲的比较生动,一些事在他口中倒比孙母嘴里要来的形象。

等到弟弟讲到口干,孙惠适时的递了杯水,打住道:“好了,这些趣闻咱们往后慢慢讲,现在我想问下,你们从北地带回的牲畜,是准备养大再卖,还是崽子的时候就卖了。”

当然了,养大了再卖的话,赚的就会多些,而现在就出售,赚的就有限。不过家里现在牲畜本来就多,如果再添加那几头就会非常忙碌。再有一点就是,本来家里养着这些牲畜就已经非常的招人眼了,之前青皮之所以会动了抢劫的念头,也是因为有利可图,虽然被强势镇压了,短时间不会有人有胆子动弹,但是被惦记着也是不安全的。孙惠觉得,还是尽快的脱手比较好。赚取的钱,不管是买地,还是继续跑货,总是好的。

“当然是现在就卖了的,我已经和你吴叔叔商量了,让他帮着寻摸买家。”孙母在买了这些牲畜的时候,就没准备让女儿养着。少赚点就少赚点,没得让女儿给累着了,要不是家里的牲畜大了才好出手,而养大了后正好能够卖了买青砖搭建屋子,不然的话孙母早就给卖了。女儿太辛苦了些。

这次的走货麻烦了吴家,而且家里闹出的这事吴家也在里面出力不少,加上牲畜又要麻烦了出售,帮了这么多的忙,孙惠想着得寻摸个东西感激一番才是,便道:“娘,不若明天的时候,我往镇子里去一趟,瞧瞧有什么好东西,包了礼,给里正、周老和吴叔叔家送去。”还有周老和里正,在这事上如果没有他们出头,恐怕自己家得出血。必须得送一份礼才行。

这人情世故孙母也懂,不过却没让女儿来做,她道:“这我心里清楚,已经拿了钱给你周叔叔,让他帮着挑,往各家送去。”这么做,也是透露给大家知道,不管怎么样,反正面子上又回到之前的相合。

算是低头吧,孙母即使再好强,也不得不承认,没有宗族挂靠,在哪里都没法子强硬。当然,除非你很强,无视这一切的魄力,那么也有可能。

“娘,还有一件事,我想和你商量商量,看能不能成。”孙惠这几天也有在琢磨,算是有了清晰的概念,不过还是准备和娘商议一下,如果能够同意的话,就可以实施了。

孙母点头,道:“直接说吧,咱娘俩的,哪里要商量的,只要靠谱,就去做。”总的来说,女儿做事还是很有章法,仅有的几次她看来出格的事,在现在来说,反而是有利的。这样一来,孙母就更加的放心自己女儿了。

“是这样的,遇到了这事的时候,我就对这屋子很不放心。本来还准备等集够了所有的钱,按部就班的把屋子建起来。不过现在,我却想着,是不是能先买一批青砖,哪怕只是把院墙搭起来,那也安全很多。您觉得呢?”孙惠说了自己的想法后,就问询了娘的意见。

孙母第一反应,就是觉得女儿大概是被吓的不轻,很有些担心怕再出这样的事。但是看着女儿说起这事,心里没那么大的反应,比较的平静,知道不是因为太过的害怕而这么想,是有了一定的目的而说。所以孙母就转为了深思,想着先把围墙用青砖搭建这事成不成,对于此类事有没有防御力,而且为往后搭建屋子会不会有麻烦。

从种种角度去思考,毕竟这涉及的钱不是小数目,而且需要的劳动力也比较的多。不思考妥当了就直接撸起袖子上,到时候一定会有纰漏的。

一时半会儿也没个答案,光是孙母一人也难以想清楚,所以她和女儿道:“这样吧,我会请了泥瓦匠问问,反正不急于一时的。”多问问人,才能有个更加妥善的方法出来。

这事确实急不来,就算是最终决定要先把院墙搭建起来,那也得等到那几头从庆嘉郡买回来的牲畜崽子卖了,才有钱买青砖,还有延请泥瓦匠。所以,现在还是等吴家叔父的消息,看看什么时候能找来买主,把手上的牲畜给脱手。

也没等多久,吴叔父凭着这么多年的人脉,加上这北地的牲畜确实要比本地的要好上一些,看着也壮实,所以瞧上的买主不少。价格上比预料里还要高些,所以也没怎么纠结,双方满意了,就直接交接了。前后所花的时间,还不到一旬,几头牲畜就全卖了出去。

等拿到钱,回了家便在屋子里算了起来,刨去买茶叶的本钱和来去途中所花用的钱,最后算了下,居然盈利了不到二贯,这可实在算是一笔可观的钱了。孙母也乐坏了,她真没想到会赚这么多,还拍着儿子的肩道:“亏我儿子聪明,不然哪里来的这么多钱赚。”这可比种地来的钱多。

一下子赚了这么多钱,孙母胆子也就大了些,直说明年的时候,一定还跟着货队走。想着是不是能够将本钱压大些,到时候说不准还能多赚些。孙惠拦着了,她并没被钱冲昏头脑,比较冷静的道:“好了,别忙着谈这事,反正时间还早着呢,到时候再看情况决定吧。”每年的市场价格会有变化,一定得摸准了价格的浮动,不然亏死了也是有的。

还有件事挺让孙惠意外的,冯轩来找过她一次,除了表达了担心,其他的就支支吾吾的。孙惠很不解,到底冯轩是要说什么。不过后来冯轩大概实在是没得说,或是没法表达,问了她字学的怎么样,为她讲解了一番疑问,就离开了。而孙惠也就把这事抛到了脑后,很久之后为了某事才想起来。

☆、第56章

在靠近镇子的地方,有一个砖窑,烧制的青砖密实,这一带搭建屋子都是到那儿买的。两文钱一块砖,够到一定的数量还有船只送到家门。

孙母问询了泥瓦匠,加上卖了牲畜赚了不少,便动了心思先把院墙搭建起来。为了这,专门往砖窑去了一趟,和老板砍了番价格,让烧制了一窑青砖,数量在一千多块,给了一贯的定金,余下的等送到了再结。

孙家的院子比较大,需要的砖头不少,这一千多块砖头,还有些不打底,不过先用着,不够的话再买些。

而在砖头烧制的时间,孙母便已经开始四处的找人,不光是泥瓦匠,帮工也得有,为了省些砖头,墙角孙母是准备用后山的石头堆积夯实,表面抹层石灰,这样的话既结实又耐看。

本来这乡下里间的,哪户人家搭建屋子,都是亲朋好友的帮衬,这人手足着呢!但孙家显然不行,凑不出这么多人来。她们没有亲族在,只有俩家不错的朋友,而且这俩家还都是有事做的。

如此一来,就得花钱请,每日里管顿饭,外加二十文钱,正巧的这时候不是农忙,地里闲着呢,出上这笔钱,有很多壮劳力乐意着呢。

招了八个帮工,分作两拨,一拨往后山运石头,一拨在家里先把以前泥土夯实的院墙砸了,再挖地基,石头运过来开始筑墙,泥瓦匠是十多年的老师傅,手艺精湛,不规则的石头在他敲打下、混着石灰搭建,变的较为规整。

石头筑地基,前前后后用了五天,这时候青砖也运了过来。

用青砖搭建的时候,帮工就不需要这么多,辞退了几个,剩下两人和孙母一道儿搬砖、和石灰。

忙碌了一旬,高约九尺的青砖院墙就搭建完毕,下面不到三尺是白色突出的石头,上面则是青灰色整齐砖头,青与白的对称,瞧着就非常的美感。

在院墙搭建好的这天,周海送来了两扇门,厚实木质大门,用桐油刷了,非常的带感。装上后,配着院墙看,十分的合适。用周海的话来说:‘这院墙既然准备搭建这么好,再配以前那脏旧的门,就不好看了。’所以就抽了两天工夫,拿了家里备着的木料,认真的做了这两扇门。连着刷桐油,还有晾干,正好今天也算是完工,就拿了过来上了起来。

又是出木料,又是出工的,这两扇门可值不老少的钱。孙母是准备问了价钱,把钱给了周海的,不过被周海严词拒绝了,他道:“别谈什么钱,又不是花钱买的,不过就是家里有的木料,花了两天的工夫,给孩子不嫌弃就好了。”并没收什么钱。

孙母把这事说给孙惠听,当时孙惠第一个念头,并不是说占了什么便宜、很窃喜。反而内心有些重量,这都是人情,而她现在欠就的人情太多,每次也力所能及的付出一些回报,但她自己很清楚,与别人的帮助来说,太过于微不足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