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呵呵,这个大人就不用担心了,等到了地方,你就看我的吧。”王欢信誓旦旦。
李廷玉瞪他一眼,又摇头叹气,心里直为王欢可惜,觉得这个少年才华横溢,机智过人,以后困在川中一角,没有施展才华的舞台,实在是有些浪费人才。不过既然自己已经提过一次,被他断然拒绝,也无法再开口相劝,只有等到到了石柱,由秦总兵来劝解他了。
西北风吹了一天,王欢等人的好运气也到了头,到了天黑之际,风停了,众人只得用桨划船,挨到了一个河上一个小市集边,下锚停船,烧火煮饭过了一夜。
第二天天刚亮,船队就升帆起航,风向有些斜,但也不是逆风,水贼出身的船老大经验丰富,不断转变船帆的朝向,尽力吃风,船上人多,李廷玉一声号令,全都拿起木桨长蒿,划船撑蒿,紧赶紧慢的一路前行,但逆水行舟,没有顺风的情况下走得要慢上许多,一天下来,也不过航行了五十里的距离,跟第一天的顺风而行差了不少。
第三天、第四天,风向依然不好,甚至根本没风,这可把王欢和李廷玉急得冒泡,跑路的人最忌讳的就是跑不快,虽然沿途又过了几道巡检水关,靠着不计本钱的重金贿赂和路引,安然过关,但二人心中悬着的担忧,越来越重,压得两人愁眉不展。
王欢和李廷玉召集几个军官聚在一起商量了一下,大家都对水路行进的速度感到非常缓慢,虽然后面的追兵如果也是乘船来追同样很慢,不必在意,但陆上的追兵就很让人担心了,淮安到信阳的官道近两千里,一路都是清军的地盘,骑兵一日可行两百里,五天就能赶在船队的前头去,如果一人双马的狂追,速度更快,仅需三天就能在岸上看到这一队在河上蹒跚而行的庞大商船。
弃舟登岸?有人提出这么一个办法,寻个大点的城市,或雇或买一些骡马大车,同样也能伪装成商队。这个提议立刻被否决了,因为岸上不确定因素太多,巡检更是多如牛毛,山贼土匪也不少,四百人的队伍目标太大,比起一艘装十几人的船来说,很容易引起地方上的怀疑。
于是无奈之下,王欢还是建议继续走水路,李廷玉权衡了一番,也同意了,因为实在没有别的办法了。
河水蜿蜒,弯来弯去,绕得众人心中悬吊吊的忐忑不安,李廷玉每天的固定工作就是站在船头,看着前面的水道皱眉计算速度,在地图上用手指瞄来比去,估算着今天又能走多少距离,然后沉默一会就开始骂天。
王欢在最初也跟着烦躁了一两天,后来却冷静下来,反正就这么着了,尽人事听天命,天不刮风或者反着吹谁也没奈何,你把满天神佛都骂遍了也没有什么卵用,还不如安静下来好好看看书,听李严和祖边讲讲这时代的风土人情和山川地理,了解了解书本上学不到的冷兵器时代战争细节,为将来更好的融入明末世界打下基础。
他手上的那本书,却是李廷玉随身不离手的一本兵书,乃是明代战神戚继光的著作《练兵实纪》,此书在明末将领中影响很广,李廷玉在刘良佐军中得之,将它奉为珍宝,一有空就拿出来仔细研读,深为书中的练兵之法所折服。王欢的专业是历史和矿业,对军事本一窍不通,穿越前所有的军事知识仅仅来自于大学军训的三个月,关于冷兵器作战更是闻所未闻,为了自己将来的目标,不得不临时抱佛脚,必须恶补军事知识,李廷玉就把这本书给了他,顺便有空就给他讲讲自己的作战心得,有心栽培这个少年郎。
书是繁体,看得习惯于简体字的王欢头大,不过大了几天后,也慢慢习惯了,那一个个繁琐的字体,潜移默化的与头脑中的简体字一一对应,当整本书看完,王欢觉得自己已经完全能够驾驭没有标点的古文了,对于古时的练兵手法也有个初步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