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赵国祚面临着一个两难的抉择,要么倾尽全部的兵力继续防守,不管城中的火势,要么分出一小部分的兵力防守,剩下的人全都投入到灭火的工作当中去。
这两个选择都十分艰难,眼下的火势已经到了失控的边缘,眼看着就要蔓延到北城区了,如果再不分兵去救火的话,只怕杭州城就算是守了下来,也会变成一片废墟,而且城中五十万人到最后只怕也会不剩下几个,这个那么杭州城守住了其实跟没守住效果是一样的,还会给朝廷增添许多负担。
但是如果分兵去灭火的话,赵国祚对于中华军的担心更重,敌军显然是准备先炮击然后登陆进攻,这个时候清军撤兵,敌军就会顺势前来进攻,在分走了大量的兵力之后,他不认为守军能够坚持到他们降火灭完,因为城中的火势现在已经非常难以扑灭了。
赵国祚面临一个两难的境地,中华军这边也是同样如此,杭州城中冒出的熊熊浓烟,就算是隔着上百里也能看见,更别说近在咫尺的中华军了,在这个时候木制的建筑材料比较多,房屋在战争之中着火本是很常见的事情,如果发生在任何的一处战场,只怕攻城的一方都会偷着乐,这样的局面显然是对守军不利的。
但是中华军发动这样的一场作战行动,其目的就是在于要扩充人口,而此时杭州城中的人口超过五十万,而且因为中华军来的突然,城中的百姓显然是没有时间来逃走的,因此杭州城和其他的城市不一样,一般的城市在面临战事的时候城中的百姓多半是已经逃之一空了,所以进攻的一方甚至是会派遣士兵或者细作进城去故意纵火,才不担心会造成无辜平民的死伤呢,而中华军显然不能做到这样。
所以这个时候面临两个选择,一是暂停进攻,让清军有时间腾出兵力去扑灭城中的大火,甚至还可以将军队暂且撤走,好让清军将十三处城门打开,放城中的百姓逃离,这样即使城中的大火扑灭不了,也不至于造成重大的人员的伤亡,但是这样一来进攻杭州城所造成的牵制效果就要大打折扣了,守军经过这一次变故之后肯定能够意识到中华军这边不是真的进攻杭州,而是作为一个疑兵来牵制其精力的,否则的话为何不趁火打劫?
还有一个选择自然是保持火力,继续进攻了,这样一来因为清军被城中的大火所困扰,所以中华军这边极有可能会击溃清军,甚至有可能从清军的手中夺取杭州城,达到作战计划之外的收获,要知道,对于清朝来说,拿下十次的镇海炮台,造成的震动都不及一次攻下杭州城,这可是郑成功进攻了好几次都折戟的地方。
拿下杭州城,对于扩大中华帝国在清朝内部的影响力有极大的推动效果,很有可能造成震动的效果使得各地刚刚平息下去反清浪潮再一次掀起,这就跟当年明朝面对的情况是一样的,北方有一个强大的外敌,内部有遍地狼藉的起义军在流窜,国家的力量就会被这样一点点的消耗殆尽,最后不可避免的走向刷王,这个诱惑对于中华军来说是十分巨大的。
“撤兵!”李权经过再三思考,最终还是做出了自己的决定。
台南舰上发出了一阵低沉的鸣笛声,这是撤军的信号,分散在各处的中华军的舰船立即停止了炮击,开始缓缓的转向,接着开始提速,向着主力舰队的方向靠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