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节(1 / 2)

第五百零九章 来信

悠然忙把她俩招到自己身边:“你们怎么有空过来了?”

自打两人合伙开了胭脂铺子之后,整日里都忙得不见人影。不是在铺子里头忙活就是去庄子上查看鲜花原料,琢磨新货。

两人对视一眼,沈汐坐下后直接开门见山道:“嫂嫂,我听说辛家被抄之后,他家的铺子都要被发卖。你说,我能买下他家那件金铺吗?”

悠然诧异的问:“你怎么对他家的金铺感兴趣起来了?难不成是水粉生意不好做,又想做首饰生意?”

沈汐笑嘻嘻的说:“哪能呢?有嫂嫂帮衬,我那铺子生意好的不得了,里头的货物常常缺货。这不就是生意太好了,才觉得原先那间铺子小了点,想换个大铺子吗?我和桃良在榕城转了好长时间,觉得就属辛家的那间铺子最合适了。要是以前我也就没有想头,如今这样由不得我不眼热。”

悠然轻叹一声:“地段那样好的铺子,又大又宽敞,你眼热是正常的。不过,我劝你还是不要再肖想那个铺子了。”

一旁的桃良立马问:“为什么啊?不是还没发卖吗?我们又不差它银子!”

还真是孩子话!悠然无奈的回道:“看来你们还真是挣了不少,不过这不是银子的问题。那样显眼的铺子,看中的岂止你们,早就被人家给内定了!只是没在面上显露出来而已。再者,就算没有人占了,那铺子你们也不要买。手里有银子,不如直接托人在京城找个铺面吧。”

沈汐消息到底比桃良要灵通些:“嫂嫂,我们家真要回京城了吗?”

悠然点头:“虽然不是立马就走,但我估计在这待不了多久了。你们手头的东西该料理的料理,该规整的规整,不要到时候弄个措手不及。”

沈汐听见这话虽然有些失落,但是很快就调整好了自己的心态。当初开这铺子多数也是为了打发时间,毕竟她也知道要在旁人家女孩别说是自己开铺子了,没出阁之前就连私产都不能有。如今这铺子做不成也没什么太失望的。

倒是桃良听到这消息,很是失落了几天。还是玉莲知道她的脾性,将自己这两年给她采买的嫁妆盒子给她看。桃良看了娘亲给自己预备的几盒子珍珠宝石后,果然重新乐了起来。

悠然知道这消息后,哑然失笑,让人将自己新打的一套嵌珠头面给桃良送了去,以示慰藉。

这两年悠然见到好一点的珍珠宝石就着人留了下来,不过她眼光一向颇高,留下的多是精品。想到安姐儿将来出阁前穿戴也要耗费不少金银珠宝,而这里的金银珠宝要比京城便宜许多。因此趁着没走,忙不迭的又让人采买黄金、宝石、香料、洋货等物。至于其他的些布料绸缎什么的,她想着这些东西花样年年翻新,且家中还有不少,因此只少少的采买了一些极品,都是可是流传几代人的好东西。她要买东西,自然会有大商人直接送上门,而且开价绝对不高。因此,玉莲和许氏也趁机跟着买了不少好东西。

许氏回去后跟杨律嘀咕:“我真是少见表妹这样疼女儿的。安姐儿才几个月大,人家这就开始忙着给她预备嫁妆了。你要说玉莲妹子疼爱桃良吧,那是因为她只有这一个女孩儿,不给她给谁呢?表妹可是还有两个儿子呢!我看她买起珠子宝石都是整盒的买,这两日每日都有近万两的开销。听她的意思,这些都是给安姐儿预备的。她这样大手笔,也不想想两个儿子将来怎么办?”

闻言,杨律无奈的摇摇头:“那天刚夸了你,今儿又犯老毛病了。表妹花的是自家银子,又没用你的,你看你着什么急?表妹又不是那种心里没谱的,这样做自有她的道理。再者,大户人家都是这样,只要有了嫡女,都是从小就开始给女儿积攒嫁妆。小到针线布头大到田庄地铺,吃的喝的用的样样俱全。咱们家以前家底薄就算了,如今也算是有些家底,你也趁着这个机会多给芳姐儿采买些金银珠宝,将来嫁到婆家这些都是她的底气。”

许氏连忙点头附和:“知道了,我这不是跟着买了不少吗?”说完便拿自己买的几盒子东西给他看,心里却是舍不得将这些都给女儿的。她虽然也疼女儿但是心里总觉得女儿将来是要嫁人的,因此只愿分出一小部分来给芳姐儿,剩下的预备将来留给儿孙。

杨律打眼一扫,见那些都是些一般货色,知道她心疼银子,心里也清楚她有些偏爱长子。因此嘴上虽然没说,暗地里却自行采买了两盒子水头极好的宝石珍珠加上以前攒的一些托给悠然保存,预备给芳姐儿将来出嫁时用。

悠然见到东西还有些疑惑:“既然是给芳姐儿的,怎的不让表嫂收起来,巴巴的放到我这里?”

杨律叹口气:“唉,你表嫂的性子你还不知道?一向有些偏宠铭儿,这些东西要是放在她那,以后芳姐儿还不知能得多少呢?还是你先帮忙收着,等将来芳姐儿出阁时我直接放到她的嫁妆里,省的啰嗦。”

杨律说的也是世间常态,“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多少年来人们受这种思想熏陶已经是根深蒂固了,悠然也无法去改变,只能是在自己能力范围之内对这些女孩儿们更好一些。

悠然不断的找事情给自己做,每每都是到深夜才睡,没有多久因怀孕而略微丰满的身材又重新瘦了下来。因为她不敢让自己闲下来,只要一有空闲,她就会忍不住担心出征在外的沈泽。

虽然这不是沈泽第一次出征,但却是最让她挂心的一次。好在一个月后她就收到了沈泽的来信,信上说他已经平安抵达,让她不要牵挂。

第五百一十章 回归

要说不牵挂那是不可能的,只是悠然一向是个感情内敛的人,又当着孩子们的面,自然不会每日愁苦不已,每日都尽量保持着温和处事。

一岁以内的小孩子是长的最快的时候,几天不见就会变个样子。也幸亏有安姐儿这个小妞妞每日都搞一些稀奇古怪的状况牵制了悠然的大部分精力。再加上两个小子虽然还算听话,但是搁不住男孩天性就爱调皮捣蛋,常常做些让人哭笑不得的事情,悠然又觉得他们如今快到叛逆期了,每日也抽出一部分时间来和他们交流一番。

再加上一些人情往来等琐事,时间就在不经意间一下到了年底。沈泽又陆陆续续的来了几封信,信上说他们已经将澜沧国的来敌打退到安南国境内,大康如今已是无忧。只是朝廷对于南安太子想要大康帮助收复失地的请求一直未置可否,因此战事才胶着了起来。

从沈泽的来信上看,打败澜沧国应该是没有什么太大问题的。至于其他的事情,如果说西南战事是大康刻意如此,那么西北那里就真的是陷入了僵局。悠然从朝廷邸报和一些小道消息上大体拼凑了一些西北的局势:原本,西北边境经过几年前的那场战争,就变的荒凉许多。当地百姓都想方设法的逃到了关内,留下的只有一些老弱病残,致使当地兵源严重短缺。朝廷的援兵虽然已经到了,但是长途跋涉之下身体疲惫,加上水土不服,许多将士到了西北就病倒了。因此西北统帅也只是拼尽全力收复了些许失地,想要彻底打退来犯,短时间内还很难做到。

如此局面之下,朝中能打仗的将帅本就不多,除去几个老弱病残的,真没几个可用之才,因此不管那位心底如何猜忌,他都不能在此时对沈泽下手。

年前,杨律一家在悠然的示意下以探亲送年礼的名头先行回了京城。同时,悠然也托他将自家积攒的那些木材和一些比较笨重的大件物品带了回去。留在榕城的不过是些金银细软,相对而言比较好携带。

只是原本家里的人就不多,一下子又走了杨家一家,整个宅子顿时显得有些空荡荡的,就连过年都有几份冷清。倒是大人们不在,康泰今年头一次显出了他身为长子该有的担当和气概。不管是人情往来还是管束下人,康泰做的都比悠然想象中的要好许多。

眼瞅着当初的奶团子一下子成了做事稳重有礼的小小少年,看到长子这般出息,悠然自是倍感欣慰。

悠然估摸着朝廷绝对不会让东南战事胶着太久,毕竟,加上那里原有的近十万兵马,如今聚在那里的足有十五万人。单这么多将士每日所需的粮食就不是一个小数目。加上先帝在位的后几年,朝中大事频出,国库并不十分充盈,因此于公于私,皇帝都不会让这场战争打的太久。如今这样也不过是为了多跟安南要些好处。

因此一出了正月,悠然就开始着手收拾行李,除了惯常用的一些摆设器具,其余的该装箱的装箱,只等着那边传来消息后就动身北上。

事情果真和悠然预想的一样,还没有出二月,朝廷邸报上便传来好消息。西南官兵大胜澜沧国,作为统帅的沈泽已经是带着军队在凯旋归京的路上。

紧接着朝廷的封赏便下来了,除了金银珠宝,还有一道太后懿旨,着东南统帅首领沈泽的家眷即刻进京领赏。

虽说没有准信的时候,悠然是有些迫不及待的想要离开此处。但是当这一天真正来临的时候,悠然突的生出了一股浓浓的不舍。到底是在这里生活了两年多,怎么也会有些感情。再加上路途有千里之遥,这一走,恐怕这辈子再也不会来到这里。这样一想,悠然的不舍更加深切了。

只是钦差就在驿馆等着,悠然也不过只有三天的时间收拾东西,和这边交好的女眷辞行告别。

众人眼见沈泽是立了军功回京述职的,自然都愿意来烧沈家的热灶。圣旨一下,沈家就再没片刻清净,每日都被前来送行的人挤得水泄不通。饶是悠然只见了几家不得不见的人家还是忙的脚不沾地。幸亏大部分东西早就收拾妥当了,要不估摸连睡觉的功夫都没有。

几日之后,悠然再次登上官船,一路往京城而去。

沈泽一行并不与她们顺路,大军走的是内水路,多是沿江河而行,比走海路要近的多。否则说什么他也要回来和悠然汇合后再走。

她们来的时候,船是顺行,加上一路顺风顺水,因此不大到一个月就到了。如今回返则是逆行,船行的慢,途中又遇到了几场暴风雨。虽然后来她们也改乘了水路,但还是足足走了三个多月才到京城。

刚开始坐船的时候,地处南海的榕城也还有些春寒料峭,等她们到了京城之时,已然是人人摇扇的酷暑时分。

沈泽得到悠然的书信,估摸着这两日她就要到的,一早就派家下人在码头等着,见了他家的官船,自有家丁分奔着跑去衙门给沈泽送信。

另一边,守在这里的管事忙上船给悠然请安,又让人将一早预备好的轿子抬到船上预备悠然等主子们上岸。

悠然她们先是坐轿子上了岸,复又换了马车。走到城门口的时候,悠然掀了下轿帘,看到前面巍峨的城门楼,心里真的是感慨万分。进到城里,透过轻薄得的窗纱依旧可以看到大街上川流不息热闹非凡的人群。虽说榕城也是十分繁盛的海贸港口,但是比起京城来,人就少的多了。再说气象也是不同,到底是天子脚下,就连路上的青石板都显出一种别样的恢弘大气来。